【澳洲】墨爾本「We Change the World」展覽 ︳藝術和設計如何對社會產生正面的改變
這星期,應該沒有人比我們更想 Change the World 了,所以,介紹大家看一個「We Change the World」的展覽。
位於澳洲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最近於館內的伊恩波特中心(The Ian Potter Centre)展出一個名為「We Change the World」的展覽,適合任何年齡人仕觀看的。
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館長 Tony Ellwood AM 指:「『We Change the World』邀請無論年長或年輕的參觀者透過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收藏的頂尖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作品,發掘自己帶來改變的潛力。改變從本質上講就是創造。是次展覽宣揚藝術和設計的力量,激發我們的創造力,讚揚獨特性,鼓勵尋找屬於自己的聲音,提倡多角度思考。」
展出的收藏品不算多,共60多件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設計和時裝藝術作品分怖於四個不同的主題區域,分別是環境(the environment)、激進主義(activism)、日常生活(the everyday)和未來(the future)。主辦單位希望透過這樣的展覽,讓一些年輕人特別關注的複雜當代議題,包括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現象(entrenched inequalities)、不公正的人道主義(humanitarian injustices)、文化(culture)和身份認同(identity)都得到探討或討論的機會。
精選作品包括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的新收藏,由當代澳洲藝術家Ben Quilty創作的《150 year, Rorschach》。Ben Quilty和兒子在新南威爾士州南部高地的叢林漫步期間,看見一個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告示板,形容該地方是150 多年來深受當地人喜愛的聚腳點。幾千年來,那些水泉都是Gandangara 原住民族心中重要的地標。Ben Quilty創作這幅畫是為了澳洲原住民的文化和歷史長期處在被否認和壓抑而作出的回應。
還有Peter Drew的《Aussie》,一系列的街頭海報風畫像是作者跟據不同的澳洲人肖像而設計的,畫像上都印上「Aussie」一字,也就是澳洲人的意思。作者希望透過作品挑戰普遍認為典型澳洲人樣貌的思想,引起對「偏見」的關注。
展品中還包括兩套電影,分別是Hoda Afshar 的《Remain》和 Marlene Gilson的《The Landing》。前者探討一群無國籍難民於馬努斯島(Manus Island)拘留中心關閉後的故事,後者則探討早期的殖民故事。
現代的展覽當然要加入數碼元素,「We Change the World」展覽也設計了型網站,讓參觀者按展覽主題積極討論展出藝術和設計作品對他們的啟發。展覽更設計了啟發性的文字和問題,參觀者會被引發批判性思維和進行個人反思。
幸運是,就是我們無法親身去參觀展覽,透過主辦單位的網站,可以得到主題、文字、影片、討論區、虛擬遊覽和其他網上學習資源等等的資訊。
網址:https://www.ngv.vic.gov.au/exhibition/we-change-the-world/
展覽資訊:
日期:2021 年 5 月 7 日至 9 月 19 日
地點: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伊恩波特中心(The Ian Potter Centre)
180 St Kilda Rd, Melbourne
費用:免費
相片來源:澳洲維多利亞州旅遊局